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园区概况News

园区规划

首页  园区概况  园区规划

发展定位:充分借力政府在宏观规划、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引导和扶持,强化服务,持续创新,以促进哈理工科技园服务新模式、新类型和新机制的不断衍生和发展,加快实现孵化流程链条化、服务行为职业化、服务要素生态化、孵化过程定制化等服务手段。通过3年的时间,建设能够培育新主体、催生新业态、创造新产业,并具备孵化功能和孵化水平相辅相成的一流专业服务园区。

1个工作目标重塑理工科技园形象,打造一流国家大学科技园。

2个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科技孵化器建设;二是鼓励创新创业,加强扶持学校、企业科研成果转化

3种服务对象:1、入驻园区的企业。2校内有独立知识产权、发明专利且有意向进行创业的师生。3、社会中有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需求的所有人群。

4个工作方向:一是与国内大型科技园加强联系学习其先进经验,弥补公司发展中的不足二是各类投资机构加强联系,争取各类资金入园三是与上级机关加强联系,争取各类奖补资金;四是与本公司员工加强联系,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诉求,提供各类学习计划,为其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加强企业加强自身建设

5项工作措施:

一、创新资源集成,引驻知名及有实力、有发展潜力企业,构建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园区生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转型众创空间,发挥科技创业孵化功能,成为学校教师创办企业的“立足点”

1)有效利用国家级园区的品牌与优势,重点招募有行业代表性的大企业,争取通过优质企业入驻带动某一领域的产业集聚,形成产业聚集度。

2)积极推动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资源、共享能力,有效发挥大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提高中小企业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实现园内企业的融通发展,进而孵化一批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企业(E板或Q板)。

3)开展集体招商活动,每人都要成为招商工作人员,促进园区入驻率的大幅提升。

4)在学校大力宣传,通过制定针对性优惠政策,开辟特色服务,打造企业创办前中后期全链条服务路径,吸引学校教师及学生创办企业落户众创空间。

5)掌握和利用大学的学科资源,与各学院及相关职能处室开展对接,深入挖掘教师及学生持有的科技成果、项目和专利,竭力打造出发挥本校优势学科优势的特色产业格局。

6)对于孵化结束却未离开的教师企业,要因地制宜的设置“加速器”板块,方便教师企业继续在此发展。

7)建立教师创办企业质量管理、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推动众创空间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升级。

、借力政府部门,促进开放协同发展,开发各类经营项目、增加科技园收入

1)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拓展各类园区扶持性政策与项目的信息源,积极申报,充分借力政府扶持资金促进科技园的软硬件提档升级。

2)提高政策信息的解读能力,不能局限于行业主管部门给予的政策项目支持,要广开门路,在其他政府部门的信息平台寻找机会,会打“擦边球”,努力成为各类政策的受益者,并提升项目申报成功率。

3)围绕新形势下双创工作聚焦的领域,引进和培养创业培训师资人员,面向社会和校内开展创业培训工作。

4)研究拓展园内企业服务增值项目,如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本、市场等诸多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帮助企业顺利生存、快速发展壮大。

5)面向园区企业开展游泳、球类、健身、休闲等特惠活动。

、搭建投融资平台,促成科技园与园区企业双赢

1)吸纳3-5家投融资机构与科技园共同组建天使投资俱乐部,形成投资生态,为入驻的企业提供创业初期融资辅导及投资。搭建园区企业和投资机构之间的桥梁,为天使投资人及时进入项目早期阶段和获得优质的项目资源提供平台。

2)抓住城市商业银行回归服务小微企业的契机,寻求合作,为园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园区服务体系创新倡导“以人为本”服务理念

1加强为园区内企业服务。提供各类软硬件环境,服务方式,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

2提供社群化服务。为入园企业打造以社群为核心的新型服务平台,整合来自政府、企业、机构和媒体等各方资源,深挖园区区域价值。同时,打造专业的企业社群、企业家社群或员工社群

3)提供智慧园区服务。借助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将构成园区空间和园区功能载体的各类资源和信息进行集聚,通过智能办公高效完成服务,从而实现园区服务功能的整体提升。

4)在满足基本办公需求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建设有品味及个性化的企业创业空间环境。

、重塑企业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打造一支有目标、有思想、有共同愿景的团队

1)构建新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

2)加强品牌管理,用视觉识别系统统一规范科技园外观形象。

3)发挥信息平台(微信公众号、官网等)的影响力,进而有效对外展示企业文化。

4)按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进行机构改革,培养一人多能、一岗多职的复合型人才。

5)实施合理的激励考核,在具备竞争力的前提下,按贡献大小予以合理分配。

6)加强内外部业务培训,团队中要培养出多名中国火炬创业导师、技术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等高端孵化服务管理人才。

7)接轨时代,系统学习适用于管理服务的新技术、新知识,营造一个人人学习的好风尚。